首页

国产论坛在线观看

时间:2024-04-30 11:10:33 作者:中外专家驳中国新能源“产能过剩论” 浏览量:54514

  中新社北京4月29日电 题:中外专家驳中国新能源“产能过剩论”

  中新社记者 陈溯

  近期,西方一些政客和媒体炒作所谓中国新能源“产能过剩论”。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期间,出席论坛的中外专家回应这一问题,并表示中国新能源产业有益于全球。

  中国新能源具有巨大市场需求

  与会专家认为,不论从国内看,还是从国际看,中国新能源产业都具有巨大市场需求,不存在“过剩”一说。

  国务院参事、中国科学院院士、北京大学教授朱彤向中新社记者表示,中国是制造业大国,能源需求很大。当前,全球都在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升级,需要用新能源逐渐替代传统能源,这意味着当下和未来都对新能源有很大需求。

  “随着全球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日益重视,电动载人汽车、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等清洁能源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需求不断增加。”河北省人民政府参事、河北经贸大学原副校长武义青表示,中国的外贸“新三样”正好满足了市场需求。

 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表示,“产能过剩”问题的争论,本质是全球化的争论。中国新能源产能是在全球化环境下投资建设的,这意味着中国的新能源产品不仅在中国销售,还要到世界上销售。现在有些西方国家认为中国产能过剩,实则是拿中国市场的销售量来衡量中国的生产能力。

  中国新能源“卖全球”具有必然性

  国务院原参事、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表示,近10年来,中国的绿色经济突飞猛进,光伏设备占全球市场份额达80%,风电设备达50%,新能源汽车达60%。“之所以有这样的比重,一方面得益于中国广阔的国内市场,另一方面得益于中国新能源产品在国际市场中锻造出的强大竞争力,是市场经济下中国企业不断提高自身品质的结果。”

  希腊雅典国家技术大学研究员乔治·卡拉利斯(Georgios Karalis)表示,由于中国新能源技术的发展,光伏电池的成本大幅下降,太阳能发电成为最便宜的发电方式之一,中国的风能和光能产品已出口到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,帮助他们获得清洁、可靠、负担得起的能源。“中国的新能源出口产品兼顾高质量和成本效益,有效满足了国际市场需求,显示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。”

  “如果以公平的市场竞争原则来衡量,中国的绿色产品质优价廉,在国际市场上受到欢迎理所应当。”朱光耀说。

  中国新能源为全球绿色发展作贡献

  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,全球应对气候变化、走低碳发展之路面临挑战。与会专家认为,中国大力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、坚定走绿色发展之路为当今世界注入动力和信心。

  北京市人民政府参事,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、董事长索继栓表示,中国大力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,新能源产业加速发展,对疫情后的全球经济复苏产生了积极影响,也为全球绿色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。

  “中国在全球新能源领域处于领先地位,并为全球绿色产业发展注入了活力。”法国巴黎文理研究大学-巴黎高等化学学校教授米歇尔·卡西尔(Michel Cassir)表示,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规模化生产令世人震惊,“很难想象,15年前世界上还没有商用新能源汽车大规模生产和投运,而如今,在中国的推动下,新能源汽车日新月异。”

  乔治·卡拉利斯表示,中国新能源产业通过大幅减少碳排放、促进可再生技术创新和推动国际气候变化合作,在促进全球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,在推动全球经济增长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。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巴黎奥运会筹办有新意

此次会议强调,要夯实发展基础底座,把主要资源集中投入到最需要、最有优势的领域,加快建设一批智能算力中心,进一步深化开放合作,更好发挥跨央企协同创新平台作用。开展AI+专项行动,强化需求牵引,加快重点行业赋能,构建一批产业多模态优质数据集,打造从基础设施、算法工具、智能平台到解决方案的大模型赋能产业生态。

国开行:提升服务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城中村改造质效

他,曾被大家亲切地称为“敬礼娃娃”,2023年考上北京大学,继续追寻心中“外交梦”;他,是扎根沉湖十余年的“护鸟卫士”,用脚步丈量湿地,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着湿地和候鸟;她,不到一岁便被诊断为先天性弱视直至失去视力,后成为全国首位视障播音硕士,用毕业发言感动了网友……过去的一年,这些正能量人物经由网络传播,温暖了无数人。

江西一季度开工重大项目1139个

奔流》首季巴黎场系列活动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牵头发起,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政府、上海市“一江一河”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、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和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支持,上海报业集团和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主办,澎湃新闻和苏河湾集团承办,上海音像资料馆和法国蓝带国际学校上海校区联合承办。(完)

长沙掀起湘商回归热潮 2023年累计到位资金超千亿元

李成称,我们必须明确,人工智能只是一种工具,它如何被使用?会有什么效果?现在还不确定。但我们要在思维上及时跟上,努力思考,找到应对机制,避免它所产生的负面影响。中美作为超级大国,应该立即行动,好好思考人工智能未来应用的情境,包括可使用的数据、使用的范围等,携手前行。

中新健康丨探访雄安首家三级综合医院:每一个环节都融入智能化元素

除了王毅,美国《华尔街日报》9月底还爆料称,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也将访问华盛顿。值得一提的是,何立峰7月在北京会见来华访问的美财长耶伦时,首次以“中美经贸中方牵头人”的身份亮相。新加坡《联合早报》认为,如果此行能够成行,何立峰将是拜登任美国总统以来,出访美国的最高级别中国官员,而这也将使两国领导人的会晤前景更加明朗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链接文字